他不善言辞,却善于用行动诠释一切;他甘于平凡,注浆泵却能够用满腔热忱投入工作。注浆泵10多年的生产实践,使他练就了一身对设备修理改造的精湛本领,成为通风队里名符其实的“外科大夫”,他就是河南能源义煤耿村煤矿通风队维修班班长张小森。
都说“一通三防”工作是矿井安全的“守护神”。作为维修班的班长,如何确保液压钻机、远程注胶泵,瓦斯抽放泵站等设备正常运行,液压注浆泵成了张小森每天关注的重点。明确这一点后,他深知自己肩上责任和压力重大,在工作中拿出不服输的劲头,啃书本、查资料、看图纸,当别人下班回家休息时,他仍然留在队里对照资料琢磨仪器上的零部件;当別人打牌娱乐时,他却沉浸在书本中不能自拔。学习、积累、实践、再学习,正是凭着这种执着和勤奋,使他很快成为通风领域的技术尖子。不仅理论水平上升到一定高度,实际操作水平也与日俱增,只要设备出现问题,大家都会想到他这名“外科大夫”。
众所周知,注胶泵是防灭火设备里常用的。谈起注胶泵,张小森自豪地说起那年给远程注胶泵“做手术”的事情。由于矿井灭火材料的改变,原有的注胶泵使用时会导致灭火材料因压力问题,使混合器配胶比例不合理,经常堵塞管道,而且无法发挥的防灭火效果。这对于防灭火工作来说,可是头等大事。张小森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把压力转化为动力,研究说明书,查阅资料,与厂家沟通联系,反复实验论证。终,给注胶泵做了个“小手术”:分别在两路管道上各加一个单孔阀,用开关流量大小调剂原料配比浓度,不仅起到了互锁作用,而且管路不再堵塞,防灭火材料配合成比效果更好。
在工作中,张小森经常告戒自己:“一通三防”工作不能只停留在预防和处置的被动阶段,一定要有符合自身实际的技术革新,才能推动矿井通风工作质量再上新台阶。今年7月初,南风井在线监测瓦斯浓度一直居高不下,流量忽大忽小,值班人员经过几次排查,也没能找出故障原因,这可急坏了队领导,他们想到了“外科大夫”张小森。打通电话,张小森刚刚升井,他二话不说,不顾疲倦,骑车就赶到远在8公里外的南风井抽放泵站,通过逐一检查抽放管路、进排水管路、冷却水管路、循环水管路……一阵忙碌后,张小森开出了药方:因气温升高,地面与地下温差较大,从南风井风机房到防爆罐100米进气侧管路系统中存有积水,堵住了气道,影响正常抽放,需迅速将水排空。于是,将信将疑的值班人员爬进管道深处,打开进气侧管路排出积水,使气道抽放通畅。注浆泵随之,经在线监测,各项数据恢复正常,值班人员佩服得向他竖起了大拇指。虽然此次故障得到了及时排除,但一个新的革新又在他脑海浮现,怎样快速方便的排除积水呢?在研究抽放泵站管路设计图后,他大胆在进气管道底部加装管路,把积水引流到提前做好的收集器里,再安装阀门,一个“人工放水器”就做成了,只需每周安排人员定时放水即可。看似简单的小创新,省劲、安全,为矿井抽风安全可靠奠定了扎实基础。
张小森不仅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工作中的他吃苦耐劳、责任心强。无塔供水不符合规定、减速机冷却水使用的不是净化水导致经常堵塞管路并且降温效果差、天车掉道……在一桩桩、一件件困难面前,他没有退缩,总能想方设法寻找更合理的解决办法,用“巧劲儿”解决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冷却水管路系统需要购买无塔供水器,市场上需要3万元,且审批程序复杂,他和队里的革新小组经过多次研究实验,数次往返于机修车间、废料库,用废旧的抽放泵气水分离器罐体代替水塔,经过半个多月的拼装、改造,解决了无塔供水问题;他带领职工顶着酷暑,液压注浆泵加班加点动手搭设5米高的工作台处理天车掉道。
阅尽征程好风光,更有胜景在前头。就是这样一个有着创新梦想的人,靠自己的知识、技能和责任,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在矿井安全生产中用精湛的技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让“外科大夫”的称号深入人心。液压注浆泵
注浆泵,液压泵,气动泵,气动注浆泵,液压注浆泵http://www.zjm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