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 务实 创新
注浆泵逐段安装灌浆塞进行灌浆

  1.帷幕灌浆。帷幕灌浆是用浆液灌入岩体或土层的裂隙、孔隙,形成防水幕,以减小渗流量或降低扬压力的灌浆。

  2.固结灌浆。用浆液灌入岩体裂隙或破碎带,以提高岩体的整体性和抗变形能力的灌浆。

  3.接触灌浆。通过浆液灌入混凝土与基岩或混凝土与钢板之间的缝隙,以增加接触面结合能力的灌浆。

  4.接缝灌浆。通过埋设管路或其他方式将浆液灌入混凝土坝体的接缝,注浆泵以改善传力条件增强坝体整体性的灌浆。注浆泵

  5.回填灌浆。注浆泵用浆液填充混凝土与围岩或混凝土与钢板之间的空隙和孔洞,以增强围岩或结构的密实性的灌浆。

  钻孔灌浆机械主要有回转式、回转冲击式、冲击式三大类。注浆泵目前用得多的是回转式钻机,其次是回转冲击式钻机,纯冲击式钻机用得很少。

  灌浆泵是灌浆用的主要设备。灌浆泵性能应与浆液类型、浓度相适应,容许工作压力应大于灌浆压力的1.5倍,并应有足够的排浆量和稳定的工作性能。灌注纯水泥浆液应采用多缸柱塞式灌浆泵。

  用于制作水泥浆的浆液搅拌机,注浆泵目前用得多的是传统双层立式慢速搅拌机和双桶平行搅拌机。国外已广泛使用涡流或旋流式高速搅拌机,其转数为1500~3000r/min。用高速搅拌机制浆,不仅速度快、效率高,而且制出的浆液分散性和稳定性高,质量好,能更好地注入岩石裂隙。

  搅拌机的转速和拌合能力应分别与所搅拌浆液类型和灌浆泵的排浆量相适应,并应能保证均匀、连续地拌制浆液。

  用来记录每个孔段灌浆过程中每一时刻的灌浆压力、注浆率、浆液相对密度(或水灰比)等重要数据。

  灌浆方式有纯压式(图1F413021-1rt)和循环式(图lF413021-16)两种。

  纯压式灌浆是指浆液注入到孔段内和岩体裂隙中,不再返回的灌浆方式。这种方式设备简单,操作方便;但浆液流动速度较慢,容易沉淀,堵塞岩层缝隙和管路,多用于吸浆量大,并有大裂隙存在和孔深不超过15m的情况。

  循环式灌浆是指浆液通过射浆管注入到孔段内,部分浆液渗入到岩体裂隙中,部分浆液通过回浆管返回,保持孔段内的浆液呈循环流动状态的灌浆方式。注浆泵这种方式一方面使浆液保持流动状态,可防止水泥沉淀,灌浆效果好;另一方面可以根据进浆和回浆液相对密度的差值,判断岩层吸收水泥的情况。

  灌浆方法可分为全孔一次灌浆法、自上而下分段灌浆法、自下而上分段灌浆法、综合

  全孔一次灌浆是将孔一次钻完,全孔段一次灌浆。这种方法施工简便,多用于孔深不地质条件比较良好,基岩比较完整的情况。

  自下而上分段灌浆法是将灌浆孔一次钻进到底,然后从钻孔的底部往上,逐段安装灌浆塞进行灌浆,直至孔口的灌浆方法。如图1F413021-2。

  自上而下分段灌浆法是从上向下逐段进行钻孔,逐段安装灌浆塞进行灌浆,直至孔底的灌浆方法。如图1F413021-3。

  综合灌浆法是在钻孔的某些段采用自上而下分段灌浆,另一些段采用自下而上分段灌浆的方法。

  孔口封闭灌浆法是在钻孔的孔口安装孔口管,自上而下分段钻孔和灌浆,各段灌浆时都在孔口安装孔口封闭器进行灌浆的方法。

  灌浆孔的基岩段长小于6m时,可采用全孔一次灌浆法;大于6m时,可采用自上而下分段灌浆法、自下而上分段灌浆法、综合灌浆法或孔口封闭灌浆法。

  帷幕灌浆施工工艺主要包括:钻孔、钻孔冲洗、压水试验、灌浆和灌浆的质量检查等。

  4.钻孔必须保证孔向准确。钻机安装必须平正稳固;钻孔宜埋设孔口管;钻机立轴和孔口管的方向必须与设计孔向一致;钻进应采用较长的粗径钻具并适当地控制钻进压力。

  灌浆孔(段)在灌浆前应进行钻孔冲洗,孔内沉积厚度不得超过20cm。同时在灌浆前宜采用压力水进行裂隙冲洗,直至回水清净时止。冲洗压力可为灌浆压力的80%,该值若大于1MPa时,采用1MPa。

  冲洗时,可将冲洗管插入孔内,用阻塞器将孔口堵紧,用压力水冲洗,压力水和压缩空气轮换冲洗或压力水和压缩空气混合冲洗。

  帷幕灌浆采用自上而下分段灌浆法时,先导孔应自上而下分段进行压水试验,各次序灌浆孔的各灌浆段在灌浆前宜进行简易压水;采用自下而上分段灌浆法时,先导孔仍应自上而下分段进行压水试验。各次序灌浆孔在灌浆前全孔应进行一次钻孔冲洗和裂隙冲洗。除孔底段外,各灌浆段在灌浆前可不进行裂隙冲洗和简易压水。压水试验应在裂隙冲洗后进行,采用五点法或单点法。

  由三排孔组成的帷幕,应先进行边排孔的灌浆,然后进行中排孔的灌浆。边排孔宜分为三序施工,中排孔可分为二序或三序施工;由两排孔组成的帷幕,宜先进行下游排孔的灌浆,然后进行上游排孔的灌浆。每排孔宜分为三序施工;单排帷幕灌浆孔应分为三序施工,如图1F13O21-4所示。

  帷幕灌浆段长度宜采用5~6m,特殊情况下可适当缩减或加长,但不得大于10m。采用自上而下分段灌浆法时,灌浆塞应塞在已灌段段底以上0.5m处,以防漏灌;孔口无涌水的孔段,灌浆结束后可不待凝,但在断层、破碎带等地质条仵复杂地区则宜待凝。采用自下而上分段灌浆法时,灌浆段的长度因故超过10m,对该段宜采取补救措施。

  灌浆压力宜通过灌浆试验确定,也可通过公式计算或根据经验先行拟定,而后在灌浆施工过程中调整确定。采用循环式灌浆,压力表应安装在孔口回浆管路上;采用纯压式灌浆,压力表应安装在孔口进浆管路上。灌浆应尽快达到设计压力,但注入率大时应分级升压。

  灌浆浆液的浓度应由稀到浓,逐级变换。浆液水灰比可采用5:1、3:1、2 :1、1:1、0.8:1、0.6:1、0.5:1七个比级。开灌水灰比可采用5:1。

  当灌浆压力保持不变,注入率持续减少时,或当注入率不变而压力持续升高时,不得改变水灰比;当某一比级浆液的注入量已达300L以上或灌注时间已达1h,而灌浆压力和注入率均无改变或改变不显著时,应改浓一级;当注入率大于30L/min时,可根据具体情况越级变浓。

  灌注细水泥浆液,可采用水灰比为2:1、1:1、0.6:1,或1:1、0.8 :1、0.6:1三个比级。

  采用自上而下分段灌浆法时,在规定的压力下,当注入率不大于0.4L/min时,继续灌注60min;或不大于IL/min时,继续灌注90min,灌浆可以结束。采用自下而上分段灌浆法时,继续灌注的时间可相应地减少为30min和60min,灌浆可以结束。
注浆泵,液压泵,气动泵,气动注浆泵,液压注浆泵http://www.zjm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