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展开全部灌浆施工组织设计1.3地质条件K30岩溶管道(泉),发育于P2c含燧石结核灰岩中部,沿层面发育,常年有水流,在河边有两泉点,主管道出口高程370m,可见长度大于60m,主管道上游40m处另一泉点(S2),出露高程367m,连通试验证明其发育有多条和多层分支管道及倒虹吸管道,倒虹吸管道高程291.77m.其岩溶水径流大体由四角乡分水岭ZK-13→ZK-23→ZK-17→ZK-79→K30和S2.汇水面积1.98k㎡,一般流量9.75~132.2L/s,洪峰流量根据降水频率P=10%、P=5%,分别为18.5m3/s、21.9m3/s.
K31岩溶道系统发育于T1y2-2中厚-厚层灰岩,沿层面及NW向横张裂隙发育。出口高程381.1m,由洞口向山内呈附梯状下降至366m高程后顺层发育水平溶洞,其在深部形成多个岩溶潭,如PD-23、PD-47平硐追踪揭露的Kp-3、Kp-1、Kp-2等,长10~15m,宽3~10m,水深20~24m,其上溶洞净空高达50m左右,各岩溶潭间为裂隙型管道连通,连通试验证明在河水面以下尚有出口。其岩溶水径流大体由四角乡分水岭ZK-11→ZK-21→ZK-7→ZK-19→K31.流向S40°W,汇水面积2.0k㎡,一般流量7~30L/s,洪峰流量根据降水频率P=10%、P=5%,分别为18.7m3/s、22.2m3/s.
工地施工变电站位于思林乌江大桥右岸桥头,本标施工用电由此接入,电压等级为10kV.
施工用电由思林电站施工变电站第七回距坝肩位置50m的中端杆连接,距离施工用变压器240m左右(两台施工变压器布置在右岸1#公路K1+~K1+600段下方),低压侧距工作面约m(K30、K31两个工作面跨江线招标工程范围与内容
主要针对K30、K31处理洞内岩溶管道进行处理,采取大孔径钻孔回填混凝土、回填砂浆、回填碎石等,同时对溶洞周边进行灌浆处理。施工过程中,应根据钻灌情况对灌浆范围、灌浆孔布置及底线)本标所需要的临时施工道路、生产及生活用房、风、水、电及通讯系统的修建和维护(发包人提供者除外);
一、坝基帷幕灌浆结合大坝的病害整治,对渗漏段进行帷幕灌浆。灌浆总压力初拟为100~300Kpa,使用水泥浆,水泥标号不低于42.5Mpa,灌浆后基岩透水率标准q≤10Lu。帷幕灌浆施工方法:在坝体内,平行于坝体或基础轴线,钻一排或几排孔,用压力灌浆法将浆液灌入到岩石的裂隙中去,形成一道防渗帷幕,截断坝体或基础渗流。根据规范及设计要求,首先进行帷幕灌浆试验,试验孔即为先导孔,后再进行帷幕灌浆的施工。帷幕灌浆的钻孔采用回旋式钻机和金刚石钻头钻进。孔位、孔向和孔深满足设计要求,钻孔冲洗、灌注、封孔等按照《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SL62-94)及设计要求进行。灌浆工艺与技术要求施工顺序:钻孔—压水试验—灌浆—封孔---质量检查钻孔:钻孔的布置有规则布孔和随机布孔两种。规则布孔形式有正方形布孔和梅花形布孔;随机布孔形式为梅花形布孔。灌浆前的钻孔为整个灌浆工程的首要环节,注浆泵其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质量,故必须严格要求。钻孔的孔位、深度、孔径、钻孔顺序、孔斜、钻孔取芯及保存必须严格按施工图纸和监理的要求进行:在钻孔过程中,进行孔斜测量,并采取措施控制孔斜,孔斜必须符合规定,发现钻孔偏斜超过规定时,及时纠偏或采取经监理批准的其它补救措施,纠偏无效时,按监理的指示报废原孔重新钻孔;所有钻孔的孔位与设计位置的偏差不得大于10cm,因故变更孔位须征得监理同意,并记录实际孔位;钻孔孔底的偏差不得大于1/40孔深;灌浆孔的施钻按灌浆程序分序分段进行,本次施工分三序进施工灌;钻孔取芯在先导孔及检查孔中进行,其获得率应大于80%并按顺序统一编号,填牌装箱,绘制钻孔柱状图,对芯样拍两张彩色照片,存放在指定地点,防止散乱和混装;所有钻孔须妥善保护,直至验收合格为止。压水试验:在灌浆前对钻孔进行裂隙冲洗,根据监理指示采用风水联合冲洗或导管通入大流量水流,从孔底向孔外冲洗的方法进行冲洗,冲洗水采用80%的灌浆压力,并不大于1MPa;至回水澄清后10min结束,总的时间要求单孔不大于20min,孔内残存的沉积物厚度不得超过20cm;临近有正在灌浆的孔或临近灌浆孔结束不足24h时,不得进行裂隙冲洗;灌浆孔裂隙冲洗后应立即进行灌浆作业,因故中断时间间隔超过24h者,应在灌浆前重新进行裂隙冲洗。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压水试验规程》(SL25-92)附录A的要求,对灌浆试验先导孔和检查孔采取全孔分段五点法压水试验;对其它灌浆孔采取孔底段单点法压水试验,以确定灌浆底限。灌浆前进行简易压水试验,采用单点法,试验孔数一般不宜少于总孔数的5%。
灌浆:灌浆分序施工,应严格把握变浆标准及灌浆结束标准。灌浆参数根据设计文件通过灌浆试验确定。灌浆压力表安装在孔口进浆管路上,读数宜读压力表指针摆动的中值,压力表指针摆动范围须小于灌浆压力的20%,并做记录。灌浆压力须尽快达到设计压力,但注入率大时应分级升压;灌浆浆液的浓度由稀到浓,逐级变换,使用425#普通硅酸盐水泥。帷幕灌浆浆液水灰比根据设计要求按照5:1、2:1、1.5:1、1:1、0.8:1、注浆泵0.6:1等六个比级,开灌水灰比可采用5:1。
帷幕灌浆采用自下而上分段灌浆法时,在该灌浆段设计压力下,当注入率不大于1L/min后,继续灌注30min,可结束灌浆。
封孔:封孔采用“置换和压力灌浆封孔法”,先将孔内余浆置换成浓浆,再将灌浆塞塞在孔口,进行压力灌浆封孔。帷幕灌浆采用自下而上分段灌浆时,应采用“全孔灌浆封孔法”。
质量检查:灌浆施工中应进行水压试验检查,测试孔检查及对灌浆孔、检查孔的封孔质量抽样检查,以保证灌浆施工质量。灌浆结束后,应当对灌浆质量和固结效果进行检查,不符合要求的,可通过加密钻孔,补充进行灌浆,以达到要求。
主要参数:帷幕灌浆的主要参数有防渗标准、深度、厚度、灌浆孔排数和灌浆压力等。
浆液浓度的控制:灌浆过程中,必须根据吸浆量的变化情况,适时调整浆液的浓度。开始时用稀一级浆液,在灌入一定的浆量后若吸浆量没有明显减少时,即改为用浓一级的浆液进行灌注,如此下去,逐级变浓直道结束。
灌浆压力的控制:灌浆尽可能采用比较高的压力,但应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灌浆压力的大小与孔深、岩层性质和灌浆段上有无重压等因素有关,应通过试验来确定,并在灌浆施工中进一步检验和调整。
回填封孔:回填材料多用水泥浆或水泥砂浆。回填封孔有机械回填法和人工回填法。
灌浆过程中发生冒浆、漏浆,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嵌缝、表面封堵、低压、浓浆、限流、限量、间歇灌浆等方法进行处理。发生串浆时,如串浆孔具备灌浆条件,可同时进行灌浆,一泵灌一孔,或将串浆孔塞住,待灌浆孔灌浆结束后,串浆孔再进行扫孔、冲洗,而后继续钻进和灌浆。
①及早恢复灌浆,否则立即冲洗钻孔,而后恢复灌浆,如无法冲洗或冲洗无效,须进行扫孔,而后恢复灌浆;
②恢复灌浆时,使用开灌比级的水泥浆进行灌注,如注入率与中断前的相近,可改用中断前比级的水泥浆继续进行灌注;
③恢复灌浆后,如注入率较中断前的减少很多,且在短时间内停止吸浆,应采取补救措施,如重新扫孔、冲洗等。
对于孔口有涌水的灌浆孔段,在灌浆前测记涌水量,根据涌水情况采取以下措施:
减少段长、提高灌浆压力、浓浆结束、屏浆、闭浆、速凝浆液、待凝、压力灌浆封孔。
帷幕灌浆质量检查应以检查孔压水实验成果为主,注浆泵结合对竣工资料和测试成果的分析,综合评定。
④钻孔偏斜过大、灌浆情况不正常以及经分析资料认为对帷幕灌浆质量有影响的部位。
帷幕灌浆检查孔的数量易为灌浆孔总数的10%。一个坝段或一个单元工程内,至少应布置一个检查孔。
帷幕灌浆检查孔应自上而下分段卡塞进行压水实验,实验采用五点法或单点法,按《水工建筑物水泥施工技术规范》(SL62-94)附录A执行。
帷幕灌浆质量压水试验检查,坝体混凝土与基岩接触段及其下一段的合格率应为;再以下的各段的合格率应在90%以上,不合格段的透水率值不超过设计规定值的,且不集中,固结灌浆质量检查宜采用测量岩体波速或静弹性模量的方法,也可采用单点压水试验的方法,合格率应在80%以上,不合格孔段的透水率值不超过设计规定值的,且不集中,灌浆质量可认为合格。否则应由监理设计、施工单位商定处理方案。
(1)同一地段的基岩灌浆必须在先完成固结灌浆,并经检查合格后才能进行回填灌浆。
(2)在需要从岩石表面进行灌浆的区域,在灌浆前应将漏浆或漏水的裂隙进行清理,并将松动岩石移走,以便堵漏。
(3)岩基固结灌浆宜有混凝土盖重情况下进行,其钻孔和灌浆均需在相应部位混凝土达到50%设计强度后,方可开始灌浆;采用无盖重灌浆,应经监理人批准。
(4)对设有抬动观测设备的灌区,须待抬动观测仪器装置完毕,并完成灌浆前测试工作后,方可进行灌浆作业。在进行裂隙冲洗,压水试验和灌浆施工过程中均应进行抬动监测,观测成果应报送监理人,抬动变形值超过设计值时应立即停止施工,并报请监理人共同研究处理措施。
(6)在灌浆过程中出现灌浆中断,串孔,冒浆,漏浆、孔口涌水、吸浆量大等情况时,应按SL62—94第3.8节的要求处理,并应将处理方案报送监理人审批。
(1)灌浆压力按施工图纸或监理人指示确定,灌浆压力应尽快达到设计值,接触段和注入率大的孔段应分段升压。
(3)灌浆孔的基岩段长小于6m时,可采用全孔一次灌浆法;大于6m时,按监理人指示选用自上而下分段灌浆法、自下而上分段灌浆法、综合灌浆法或孔口封闭灌浆法。
(4)回填灌浆段长度采用5~6m,特殊情况下可适当缩减或加长,但不得大于10m。
(5)进行回填灌浆时,坝体混凝土和基岩接触段应先行单独灌浆并应待凝,接触段在岩石中的长度不得大于2m。
(6)采用自上而下分段灌浆法时,灌浆塞应塞在已灌段段底以上0.5m处,以防漏灌;孔口无涌水的孔段,灌浆结束后可不待凝。但在断层,破碎带等地质条件复杂地区则宜待凝,待凝时间应根据地质条件和工程要求确定。
(7)采用自下而上分段灌浆法时,灌浆段的长度因故超过10m,对该段宜采取补救措施.
(8)为防止岩石面或混凝土面抬动,固结灌浆原则上一泵灌一孔,当相互串浆时,采用群孔并联灌注,但并联孔数不宜多于3个,并应控制灌浆压力.
(1)应按灌浆试验确定的或监理人批准的水灰比施灌,灌浆浆液应由稀到浓逐级变换。当灌浆压力保持不变,注入率持续减少时,或当注入率保持不变而灌浆压力持续升高时,不得改变水灰比。
(2)当某一比级浆液注入量已达300L以上,或灌注时间已达1h,而灌浆压力和注入率均无显著改变时,应换浓一级水灰比浆液灌注;当注入率大于30L/min时,根据施工具体情况,可越级变浓。
(1)每个回填灌浆孔全孔灌浆结束后,应会同监理人及时进行验收,验收合格的灌浆孔才能进行封孔。
(2)回填灌浆采用自上而下分段灌浆法时,灌浆孔封孔应采用“分段压力灌浆封孔法”;采用自下而上分段灌浆时,应采用“置换和压力灌浆封孔法”或“压力灌浆封孔法”。固结灌浆孔封孔应采用“机械压浆封孔法”或“压力灌浆封孔法”。
(1)回填灌浆质量检查应以分析检查孔压水试验成果为主,结合钻孔、取岩芯资料、灌浆记录和测试成果等评定其质量.
(3)回填灌浆检查孔的数量应为灌浆孔总数的10%,一个坝段或一个单元工程内至少应布置一个检查孔.
(4)回填灌浆检查孔压水试验应在谊部位灌浆结束14天后进行。在灌浆结束后7天或监理人指示的时间内,将有关资料提交监理人,以便拟定检查孔位置。
(7)回填灌浆压水试验合格标准:坝体混凝土与基岩接触段及其下一段的合格率应为100%;再以下各段的合格率应为90%以上;不合格段的透水率值不超过设计规定值的100%,且不集中,则灌浆质量可认为合格。否则,应按监理人的指示或批准的措施进行处理.
(1)采用测量岩体波速或静弹性模量,并结合分析灌浆孔和检查孔的钻孔取芯以及压水试验和灌浆试验成果为辅的方法进行综合评定。
(2)采用单点压水试验方法进行检查,其检查孔的数量不应少于灌浆孔总数的5%,检查结束后应进行灌浆和封孔。
(3)采用压水试验、岩体波速、静弹性模量法进行质量检查,检查应分别在灌浆结束后3~7天、14天、28天进行。检查和试验成果应提交监理人,以便拟定检查孔的孔位。
(4)固结灌浆质量的压水试验检查,其孔段合格率应在80%以上;不合格孔段的透水率值不超过设计规定值的50%,且不集中,灌浆质量可认为合格。若达不到上述合格标准的,应按监理人批准的措施进行处理。
注浆泵,液压泵,气动泵,气动注浆泵,液压注浆泵http://www.zjm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