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2016-01-27展开全部这个很简单,调高目钓低目,也就是说你的浮标半水空钓调个七六目,然后挂上饵看是几目,如果上饵后是2目,那么你就慢慢的向上移动浮标,直到出现2目半,这个时候说明底钩已经到底了,然后再下拉2-3CM的浮标,这个时候底钩就已经离开底部的淤泥了,凡是这种底部有淤泥的塘和底部有青苔或草的钓点,都可以使用这种方法来调标。本回答由网友推荐已赞过已踩过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评论收起
2016-03-11瑞星主营业务为信息安全整体解决方案的研发、销售及相关增值服务。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信息安全领域,以优质的产品和专业的“安全+”服务,向政府、企业及个人提供各类安全服务,帮助所有用户。向TA提问展开全部水产养殖生产的实践表明:池塘保留15厘米~20厘米厚的淤泥,能起到保肥、供肥、缓冲水质等作用。
但是鱼塘经过一段时间后,由于经常沉积一些残剩饵料、肥料、死亡生物、鱼类粪便及其它有机质,加上泥沙的混合,使池底逐渐形成了一定厚度的淤泥。当淤泥厚度超过20厘米后,便会对塘鱼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这是因为,淤泥中含有大量有机质,在温度较高时会发生分解,一方面在分解过程中会大量消耗水中溶氧,使鱼池严重缺氧而造成泛塘死鱼;另一方面分解中会产生大量对鱼类有害的氨、硫化氢、甲烷、有机酸等,影响鱼类生长,甚至造成鱼类中毒死亡。如果每年秋冬捕捞后能够干塘一次,将过多的淤泥挖起,经过一段时间的曝晒、冷冻,使有机物质分解,消除有毒成分,再作为肥料撒入池塘,或者挖起淤泥后拌上生石灰撒入池塘,这样既能杀死有害病菌,也能中和有机酸,释放营养盐类,使水质变肥且能增加水中钙质。同时加入EM菌调节水质。对不能挖起淤泥的池塘,可选择晴天和有风天气,搅动池底,半月一次,促进池底部有机质分解,释放营养盐类,防止水质老化。
根据测定,精养鱼塘的积淤厚度一般以每年10厘米左右的速度递增。池塘淤泥的改良,一般在冬春季节进行。首先,排干池水,进行人工或泥浆泵等机械清淤;然后,冻土晒塘,在灌水投入使用前,用生石灰消毒;灌水后加入EM菌调解水质,也可与种植农作物轮作,这样可以使淤泥更充分地干透,靠陆生作物发达的根系,使土地疏松,有利于有机物的矿化分解,更好地改良池底。
注浆泵,液压泵,气动泵,气动注浆泵,液压注浆泵http://www.zjma.cn